事发后,家长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联系平台客服要求退款。起初,平台以“无法证明消费行为为未成年人”为由拒绝退款。但家长随后提供了包括孩子年龄证明、消费记录以及家庭关系证明在内的相关材料,并向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
经过调查,平台确认该消费行为确实发生于未成年人身份,且金额远超其合理消费能力。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否则可依法撤销。
最终,平台在监管部门介入后,同意全额退还充值款项。该案例成为近年来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维权成功的典型案例之一,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网络消费监管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进一步讨论。
专家提醒,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消费管理,设置支付密码、开启消费限额等功能,同时提高孩子的消费意识,避免因冲动消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