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其中,书面形式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和其他数据电文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因此,只要电子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并且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一致,那么它就具有法律效力。
然而,即便电子合同有效,如果平台未按照约定发放贷款,那么该合同可能无法实际履行。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可以依据合同条款追究平台的责任,例如要求赔偿损失或解除合同。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网贷平台可能存在虚假宣传、违规操作等问题,导致合同虽然签署,但实际并未放款。此时,建议借款人保留相关证据,如电子合同、聊天记录、平台页面信息等,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帮助。
总之,签了电子合同但未下款的情况下,合同本身可能仍然有效,但能否实现合同目的则取决于平台是否履行其义务。借款人应保持警惕,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