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即使贷款合同中的年利率为36%,只要该合同是双方自愿签订的,并且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例如超过法定最高利率),那么该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在中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年利率超过36%的部分属于无效条款,但已支付的部分不得要求返还,未支付的部分可以不支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不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其次,从道德角度来说,借款是一种信用行为,借款人应当遵守契约精神,按时还款。如果因为高利贷而拒绝还款,不仅会损害个人信用记录,还可能面临法律诉讼、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此外,从实际后果来看,拒绝还款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 信用受损:逾期还款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未来申请贷款、信用卡等将变得更加困难。
2. 法律风险:债权人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债务,借款人可能被起诉、强制执行财产等。
3. 社会影响:长期不还贷款可能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行为,甚至影响子女教育等。
因此,面对年利率36%的网贷,借款人不应轻易选择不还,而是应积极与贷款机构协商,寻求合法合理的解决方案,如分期还款、延期还款或申请债务重组等。同时,建议今后选择正规、合法的金融机构进行借贷,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总之,年利率36%的网贷虽然可能存在违法或不合理之处,但借款人仍需承担相应的还款责任。逃避还款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