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其中对借款合同、违约责任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民法典,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若未按期还款,需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逾期利息和可能的违约金。同时,民法典也强调了对借款人权益的保护,禁止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
其次,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如《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等,明确要求网贷平台不得从事高息放贷、违规催收、虚假宣传等行为。对于逾期用户,平台应依法合规进行催收,不得采用威胁、骚扰、恐吓等手段。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2023年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进一步明确了逾期利率的上限,防止借贷双方因过高利息导致债务恶性循环。该规定指出,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利息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与此同时,针对网贷逾期引发的社会问题,公安机关也在加强打击非法催收行为。2023年,公安部多次通报整治“套路贷”、“校园贷”等非法网贷活动,依法查处了一批涉嫌暴力催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案件。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对网贷逾期问题的法律监管日趋完善,既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强化了对借款人的保护。借款人应增强法律意识,按时履行还款义务;平台则应依法合规经营,避免违规操作。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深化,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将更加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