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者应当提供符合约定的商品,若因经营者原因导致商品错误发货,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换货或要求赔偿损失。因此,卖家发错货属于违约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赔偿30%”是否成立,取决于具体的赔偿标准和双方协商结果。如果卖家主动提出赔偿30%,这可能是一种补偿措施,但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法律规定。消费者可以依据实际损失进行主张,例如商品价值、运费、时间成本等。如果卖家仅赔偿30%,而消费者的实际损失超过该比例,消费者有权拒绝接受,并要求更合理的赔偿。
此外,不同电商平台对发错货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一些平台设有明确的赔付规则,如“发错货需全额退款或补发正确商品”,而另一些平台则允许卖家与买家协商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卖家提出的30%赔偿是否成立,还需结合平台规则和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保留相关证据,如订单截图、聊天记录、商品照片等,以便在必要时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建议消费者通过平台客服或法律途径寻求帮助,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综上所述,卖家发错货赔偿30%是否成立,不能一概而论。它取决于具体情况、平台规则以及消费者的合理诉求。消费者应理性维权,依法主张自己的权利,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