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如果商家存在虚假发货的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换货,并可主张相应的赔偿。具体赔偿金额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平台规则**:不同电商平台对虚假发货有各自的规定,例如淘宝、京东等平台可能会对虚假发货的商家进行扣分、罚款甚至下架处理。同时,平台也可能提供一定的赔付机制。
2. **商品价值**:赔偿金额通常会参考商品的实际价值。例如,若商品价值为100元,平台可能支持“假一赔十”或类似政策。
3. **损失程度**:如果虚假发货导致消费者额外支出(如重新下单费用、交通费等),可以要求赔偿这些实际损失。
4. **法律依据**: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因此,虚假发货的赔偿金额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般情况下,最低可获得商品原价的三倍赔偿,最高可达平台规定或法院判决的数额。建议消费者在遇到虚假发货时,及时保留证据,通过平台投诉或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