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户表示,在“天天好物”平台上,看似可以免费领取商品,但实际需要完成大量任务、分享好友、观看广告,甚至支付会员费才能获得所谓的“优惠”。而一旦支付费用后,却发现所领取的商品价值远低于投入成本,甚至根本无法兑现承诺。
更有甚者,部分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动开通了付费会员服务,导致银行卡或支付宝账户被扣款。一些用户尝试联系客服退费,却遭遇冷漠对待或被要求提供繁琐的证明材料,最终维权无果。
目前,已有多个网络平台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收到关于“天天好物”的投诉,部分用户已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案。相关监管部门也正在对这款APP进行调查,以确认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类似“免费送”“轻松赚钱”等营销手段时,应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下载陌生APP,更不要随意填写个人信息或支付费用。如发现自身权益受损,应及时保留证据并寻求法律帮助。
总之,“天天好物”事件再次敲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警钟,提醒我们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要提高辨别能力,避免落入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