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消费者因商家的恶意引导而受到损失,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商品价款、服务费用以及因此产生的合理费用,如交通费、误工费等。此外,若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还可以依据法律要求惩罚性赔偿。
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应保留相关证据,如购物凭证、广告截图、沟通记录等,以便在必要时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恶意引导消费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恶意引导消费者消费是一种违法行为,消费者在遭遇此类情况时,应积极维权,依法获得应有的赔偿,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营造诚信、公平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