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基于行业实践和监管要求整理的“互联网催收公约十八条规定”相关内容:
1. 互联网催收机构必须依法注册并取得相应资质,不得从事非法催收活动。
2. 催收行为应遵循合法、公正、透明的原则,不得使用暴力、威胁或其他不当手段。
3. 借款人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未经允许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4. 催收过程中不得骚扰借款人及其亲属,不得频繁拨打或发送短信。
5. 催收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服务意识。
6. 催收行为应以协商为主,鼓励借款人主动还款,避免激化矛盾。
7. 不得对借款人进行侮辱、诽谤或人身攻击。
8. 催收信息应真实准确,不得夸大债务金额或隐瞒还款方式。
9. 催收机构应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用户反馈。
10. 不得利用虚假信息或误导性宣传诱导借款人还款。
11. 催收过程中应尊重借款人的人格尊严,不得进行人格贬低。
12. 催收行为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自律规范。
13. 催收机构应定期开展内部审计,确保合规运营。
14. 不得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借款人信息用于催收。
15. 催收过程中应保护借款人隐私,不得公开其身份信息。
16. 不得在非工作时间频繁联系借款人,影响其正常生活。
17. 催收机构应建立风险控制机制,防范催收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18. 催收行为应接受监管部门和社会监督,提升行业透明度。
这些规定旨在规范互联网催收行为,保护借款人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未来相关规定的具体内容可能会进一步细化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