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借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债务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急于解决债务的心理,打着“专业协商”的旗号,以“帮助减免利息、停息挂账”等名义骗取高额服务费,甚至诱导借款人再次贷款,导致债务越陷越深。这类行为往往由所谓的“律所”或“咨询公司”实施,实质上是诈骗。
一、如何识别“律所”骗局?
1. 无正规资质:真正的律师事务所必须有司法部门颁发的执业许可证,而骗子往往没有相关资质,仅以“法律咨询”、“债务协商”等名义开展业务。
2. 收费高且不合理:正规的债务协商一般不会收取高额费用,尤其是前期费用。如果对方要求一次性支付数千甚至上万元,需高度警惕。
3. 承诺“包成功”:任何协商都存在不确定性,若对方承诺“一定能协商成功”,极可能是虚假宣传。
4. 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正规机构不会在未核实身份的情况下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二、遭遇诈骗后该怎么办?
1. 立即停止付款: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停止向对方支付任何费用,并保留相关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2. 向公安机关报案:收集好所有证据材料,尽快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说明情况,提供对方联系方式、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
3. 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可以向银保监会、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投诉,反映非法催收、虚假宣传等问题。
4. 联系原贷款平台:如果已经被骗去贷款,应及时与贷款平台沟通,说明情况,看是否能申请延期还款或调整还款计划。
三、如何正确进行网贷协商?
1. 选择正规渠道:如银行、持牌金融机构或合法的债务管理公司,切勿轻信“律所”、“中介”等非正规机构。
2. 了解自身权益:根据《民法典》和《商业银行法》,借款人有权与贷款方协商还款方式,但不能随意更改合同条款。
3. 寻求法律援助:如遇到恶意催收或协商困难,可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获取专业法律支持。
四、总结
面对网贷债务问题,要保持冷静,提高警惕,避免落入“律所”骗局。一旦发现被骗,应第一时间采取法律手段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建议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借贷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