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法律角度来说,我国目前并未将虚拟货币视为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虚拟商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融资、虚拟货币交易等业务。因此,在法律上,虚拟币的转账行为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转账。
然而,如果虚拟币转账涉及违法行为,如诈骗、盗窃、洗钱等,公安机关是可以依法立案调查的。例如,如果有人通过虚拟币进行诈骗,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转账记录、交易平台信息等证据,公安机关在确认存在犯罪事实后,可以依法立案侦查。
此外,由于虚拟币具有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使得追踪资金流向变得困难,这也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执法手段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分析工具被应用于侦查工作中,帮助警方追踪虚拟币的来源和去向。
总的来说,虚拟币转账本身不能直接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但如果其背后存在违法行为,如诈骗、洗钱等,则可以依法立案处理。因此,用户在进行虚拟币交易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参与非法活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遇到纠纷或违法行为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寻求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