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贷款(简称“网贷”)发展迅速,为许多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然而,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高利贷和非法放贷行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网贷的年化利率是有明确法律限制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的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同时,《刑法》中也对非法经营高利贷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
目前,我国对民间借贷的司法保护上限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以2023年1月的LPR为例,一年期LPR为3.7%,因此,民间借贷的司法保护上限为3.7% × 4 = 14.8%。也就是说,如果网贷平台的年化利率超过14.8%,则可能涉嫌高利贷,属于违法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年化利率”指的是实际年化利率,包括利息、服务费、管理费等所有费用之和。如果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变相提高综合成本,使得实际年化利率超过14.8%,则仍然属于违法。
此外,根据《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网贷平台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贷款,不得采用暴力、恐吓等方式催收债务,也不得设置不合理或违法的合同条款。
对于借款人而言,选择正规持牌的网贷平台非常重要。建议在借款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实际年化利率和各项费用,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总之,网贷年化利率超过14.8%(即一年期LPR的四倍)即可能构成违法。借款人应增强法律意识,理性借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