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消费者应保留相关证据,如广告内容、购买凭证、产品实物等。这些证据是维权的重要依据。其次,消费者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由相关部门对广告发布者进行调查和处罚。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要求广告发布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如果广告经营者、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消费者因此受到损失的,可以要求赔偿实际损失,并可依法主张惩罚性赔偿。
此外,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对严重违法的广告行为实施“黑名单”制度,限制其参与商业活动。这不仅提高了违法成本,也增强了广告发布者的自律意识。
总之,面对虚假广告,消费者应积极维权,依法索赔,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避免上当受骗。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