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电商平台如果明知或应知销售的商品是假冒伪劣产品,仍然提供平台服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消费者可以依法要求退货、赔偿损失,甚至提起民事诉讼。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商平台应当对入驻商家进行资质审核,并建立商品信息审查机制。对于售假行为,平台需承担连带责任,可能面临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此外,《刑法》中也有相关条款,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假冒注册商标罪”,对情节严重的售假行为,责任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有期徒刑、罚金等处罚。
为了进一步打击售假行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还建立了信用惩戒机制,将违法企业纳入“黑名单”,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总的来说,电商售假不仅违法,而且后果严重。消费者在购物时应选择正规平台,保留购物凭证,发现问题及时维权;电商平台也应加强监管,提升审核力度,共同营造健康、诚信的网络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