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广告、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虚假贷款信息,声称“无抵押、低利率、秒到账”,吸引急需资金的人群。一旦用户点击链接或填写个人信息,就会被诱导下载非法APP或进入钓鱼网站,进而泄露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其次,部分贷款平台以“免息”“零门槛”为诱饵,要求用户支付“保证金”“解冻费”“手续费”等费用,承诺放款后退还,但实际从未发放贷款,甚至消失无踪。更有甚者,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进行二次诈骗,如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实施电话诈骗。
此外,一些平台在合同中设置隐蔽条款,如高额违约金、自动扣款等,导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额外费用。一旦逾期还款,不仅影响个人征信,还可能面临催收骚扰甚至法律风险。
为了防止被骗,用户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选择正规持牌金融机构,核实平台资质;二是不轻信“无抵押、低利率”等夸张宣传;三是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四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并向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举报。
总之,贷款需谨慎,防骗要先行。只有提高警惕,才能避免落入贷款诈骗的陷阱,保障自身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