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从法律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信息。如果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的真实情况或提供虚假信息,导致消费者作出错误的购买决定,这可能涉嫌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法维权,要求退换货甚至索赔。
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或者由于库存管理问题导致发货错误,这种情况通常不被视为欺骗,而是商家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应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并给予合理的补偿。
此外,部分商家可能因为图片拍摄效果与实际产品存在差异,比如光线、角度等因素影响,导致消费者对商品产生误解。这种情况下,商家若能主动说明情况并提供退换货服务,通常不会被认定为欺骗。
综上所述,商家发的货与实物不符是否属于欺骗,需结合商品描述的真实性、发货前的沟通情况以及商家的处理态度等因素综合判断。消费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保留证据,及时与商家沟通,必要时可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