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消费者应保留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宣传单页、广告截图、聊天记录、购物小票、发票等。这些证据是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
其次,消费者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如12315平台)进行投诉。消费者协会有责任协助消费者与商家协商解决纠纷,并在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如果协商不成,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商家若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将面临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改正、吊销营业执照等。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果因虚假宣传导致损失,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商家不仅要退还消费者已支付的款项,还可能需要支付惩罚性赔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虚假宣传,适用的法律条款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维权过程中,建议消费者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总之,面对商家虚假宣传,消费者不应沉默。通过合法途径积极维权,不仅能保护自身利益,也能促进市场环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