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消费者在遇到虚假宣传时,应保留相关证据,如广告内容、销售记录、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是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
其次,消费者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由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如果商家存在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包括责令改正、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要求商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退一赔三,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计算。
同时,《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广告发布资格。
总之,面对虚假宣传,消费者不应忍气吞声,而应积极维权,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营造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