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消费者在受到虚假宣传误导后,有权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广告内容、销售记录、聊天记录等,以证明经营者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并因此遭受了损失。
其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此外,《广告法》也明确规定,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若广告内容虚假,导致消费者误信并作出购买决定,广告主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消费者的直接经济损失。
对于情节严重的虚假宣传行为,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同时,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虚假宣传不仅违反了法律,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同时积极维护自身权益,依法维权。经营者也应诚信经营,避免因虚假宣传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