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法的借贷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借贷双方签订的是真实、自愿、合法的借款合同,并且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这种借贷关系在法律上是有效的,受法院保护。
其次,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已对网贷行业进行了一系列规范,要求平台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不得从事非法集资、高利贷、虚假宣传等行为。2020年12月,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借贷的监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网贷平台都具备合法资质,也并非所有的借贷行为都是合法的。例如,一些P2P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这类平台上的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此外,高利贷行为也不受法律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超过部分无效。如果借贷合同中约定的利率过高,借款人可以依法请求法院调整或认定无效。
因此,网贷平台借贷是否受法律保护,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借贷双方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借贷合同是否真实、合法;
3. 借贷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4. 网贷平台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
建议借款人和出借人在选择网贷平台时,务必核实平台的合法性,避免参与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行为。同时,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应仔细阅读条款,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如遇纠纷,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