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如果商家无正当理由不发货,消费者有权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或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赔偿范围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如商品价格、运费等。
其次,在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上,平台通常也有明确的违约赔偿政策。例如,部分平台规定,若商家未在承诺时间内发货,需向消费者支付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具体金额可能因平台而异,但一般为订单金额的10%至30%,最高不超过订单金额的100%。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平台投诉渠道进行维权。如果商家多次违约,平台可能会对商家进行处罚,包括扣分、限制店铺功能甚至下架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商家违约不发货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如库存不足、系统错误、物流问题等。消费者在维权时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订单截图、聊天记录、发货通知等,以便在必要时提供证明。
总之,商家违约不发货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违反了相关法律和平台规则。消费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应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寻求赔偿和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