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欺骗”的定义。欺骗通常指故意隐瞒真相或提供虚假信息,以诱使他人做出错误的决定。如果商家在商品描述中明确说明了产品的实际情况,并且发货时与描述一致,那么即使与某些图片不完全相符,也不一定构成欺骗。但如果商家故意使用误导性的图片,比如将其他款式的产品照片作为本款商品的展示,或者对商品进行过度美化,导致消费者基于图片做出购买决策,这就可能构成欺骗行为。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信息,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如果商家提供的商品图片与实际发货商品存在重大差异,且这种差异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定,那么商家可能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赔偿甚至向有关部门投诉。
此外,平台方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许多电商平台在商品页面上设有“买家秀”或“评价”功能,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商品的实际状况。如果平台未能及时处理虚假宣传或误导性图片,也可能面临监管处罚。
综上所述,商家发货与图片不符是否属于欺骗消费者,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若商家存在主观故意,利用虚假或误导性图片诱导消费者购买,就可能构成欺骗。消费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保留证据,积极维权,同时平台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