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骗局通常以线下门店或网络平台为载体,宣传“只需支付少量定金即可领取价值数千元的平板”,但实际在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会诱导消费者签署看似简单的合同,实则隐藏了高额费用、分期付款、贷款协议等条款。许多消费者在被误导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背上了数万元的债务。
此类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旦发现此类行为,消费者应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或公安机关举报。
同时,消费者在面对类似“免费赠品”活动时,应保持警惕,不要轻信“零成本”“低门槛”的承诺。在接受服务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内容,了解所有费用明细,避免因一时贪图小利而陷入更大的财务困境。
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此类欺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此类消费陷阱,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