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刑法》中的相关规定,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一旦查实,责任人将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其次,在执法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等机构会通过日常巡查、举报线索、网络平台监控等方式,严厉打击售假行为。一旦发现售假行为,将依法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营业执照或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电商平台和商家自身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平台需加强入驻商家审核,建立有效的投诉举报机制,及时下架侵权商品。商家则应诚信经营,确保所售商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避免因售假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消费者在遇到售假问题时,应及时保留证据,向有关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提高辨别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避免上当受骗。
总之,售假卖假不仅违法,而且危害深远。只有通过法律严惩、社会监督和消费者维权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有效遏制售假行为,营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