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消费者应保留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聊天记录、广告宣传单、网页截图、合同或协议等。这些证据是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
其次,可以向商家提出正式投诉。通过电话、邮件或书面形式,明确指出商家的虚假承诺,并要求其履行承诺或给予合理赔偿。如果商家拒绝处理,消费者可以进一步采取法律手段。
第三,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在中国,12315是全国统一的消费者投诉热线,消费者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举报和投诉。相关部门会依法调查并督促商家改正行为。
第四,如果协商和投诉无果,消费者可以考虑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商家若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计算。此外,还可以要求商家承担因此产生的合理费用,如交通费、误工费等。
最后,消费者在日常购物中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和售后服务条款,避免因轻信虚假宣传而遭受损失。
总之,面对商家虚假承诺,消费者应积极维权,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市场环境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