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虚假广告的赔偿金额通常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广告内容的虚假程度、对消费者造成的实际损失、广告的传播范围以及发布者的主观恶意等。如果广告内容涉及人身健康或财产安全,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赔偿金额可能会更高。
其次,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还会吊销营业执照。同时,如果消费者因虚假广告受到损害,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也明确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综上所述,虚假广告宣传的赔偿金额并没有固定标准,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消费者在遇到虚假广告时,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企业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避免因虚假广告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