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前,应仔细查看产品信息、广告内容以及相关资质证明。对于夸大其词、模糊不清的宣传,要保持警惕,避免被误导。
其次,一旦发现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消费者应及时收集证据,如广告截图、购物凭证、聊天记录等,以便后续维权使用。
第三,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投诉和举报。例如,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或12315平台反映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如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商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国家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打击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对虚假宣传有明确规定,违法者将面临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甚至刑事责任。
总之,面对虚假宣传,消费者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权,同时也要配合监管部门,共同营造诚信、公平的消费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