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维权并获得赔偿:
1. **保留证据**:消费者应保存相关宣传资料、广告截图、购物凭证等,作为维权的依据。
2. **向监管部门投诉**: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机构进行投诉,由相关部门调查处理。
3. **要求退换货**:如果产品确实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消费者可以要求退换货,并要求商家承担由此产生的合理费用。
4. **主张赔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5. **提起诉讼**:若协商无果,消费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法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应保持理性,依法依规进行,避免因情绪化行为影响自身权益。同时,商家也应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避免因虚假宣传而面临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总之,面对虚假宣传的产品,消费者应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促进市场环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