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贷行业迅速扩张,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少问题。其中,催收方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爆通讯录”这一行为,曾一度在网贷催收中较为常见,但现在是否仍然存在呢?
所谓“爆通讯录”,指的是网贷平台或其委托的催收公司,在借款人逾期未还款后,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借款人的通讯录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用于骚扰借款人及其亲友,甚至进行恐吓、威胁等行为。
过去,一些不规范的网贷平台为了催促借款人还款,会采取这种极端手段。他们不仅频繁拨打借款人电话,还可能向借款人的家人、朋友发送短信或打电话,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
然而,随着国家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不断加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这种行为已经受到严格限制。2021年,《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明确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收集、使用、泄露个人信息,包括通讯录信息。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也多次强调,网贷机构不得采用暴力催收、骚扰他人等不当手段。对于违规操作的平台,相关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罚,甚至吊销其经营资质。
因此,目前大多数正规的网贷平台和催收机构已经不再采用“爆通讯录”的方式进行催收。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借款人可以向当地金融监管机构或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爆通讯录”行为有所减少,但部分不合规的平台仍可能存在类似问题。因此,借款人应尽量选择正规、合法的借贷平台,并在借款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身的权利与义务。
总之,虽然“爆通讯录”不再是主流催收方式,但防范意识依然重要。借款人应提高警惕,避免因逾期还款而遭受不必要的骚扰和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