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中国确实存在一些官方或半官方的金融纠纷调解机构,例如各地的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消费者协会等,它们确实有调解金融债务纠纷的职能。但这些机构一般不会主动通过短信方式联系借款人,更不会直接要求还款或提供个人信息。
其次,很多所谓的“调解中心”短信,实际上是来自第三方催收公司或非法放贷平台。这些机构往往利用“调解”、“协商”等字眼来降低借款人的警惕性,诱导其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或支付所谓“手续费”。
那么,如何辨别这类短信的真实性呢?
1. **核实发送方**:正规的调解机构通常会使用官方电话号码或官网信息,而非陌生号码或非官方邮箱。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查询相关机构的联系方式。
2. **不轻信“紧急”提示**:如果短信中出现“马上还款”、“否则起诉”等威胁性语言,极有可能是诈骗行为。
3. **不点击不明链接**:任何要求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转账汇款的行为都应保持高度警惕。
4. **咨询正规渠道**:如对短信内容存疑,可拨打当地银保监局、消费者协会或银行客服热线进行核实。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关于规范整顿“校园贷”“套路贷”等违规行为的通知》,任何催收行为都必须合法合规,不得采用恐吓、骚扰等手段。如果遭遇非法催收或诈骗,应及时保留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总之,面对网贷逾期问题,借款人应保持冷静,理性应对,切勿轻信不明来源的信息。如有困难,可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延期还款或协商还款计划,避免陷入更大的债务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