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验资”通常指的是借款人需要提供银行流水、存款证明等材料,以证明其具备还款能力。从风控角度来说,平台确实有理由审核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但问题在于,很多平台将“验资”作为贷款发放的前提条件,甚至在合同中明确写明“不验资即构成违约”,一旦借款人无法提供相关材料,就会被要求提前还款或面临高额违约金。
其次,这种做法存在法律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合同条款应当公平合理,不得加重一方责任或排除对方主要权利。如果网贷平台单方面设定不合理验资要求,并以此作为违约依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条款。
此外,部分平台利用“验资”进行变相收费,要求借款人支付额外费用才能通过审核,进一步加重了借款人的经济压力。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普惠金融的初衷,也容易引发金融纠纷和社会矛盾。
对于借款人而言,遇到此类情况应保持警惕,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必要时可向银保监会或当地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同时,选择正规、合法的网贷平台,避免陷入高利贷或非法借贷陷阱。
总之,网贷验资虽有其合理性,但不应成为平台规避风险的工具。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网贷行业的规范,保护借款人合法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